所在位置:首页 > 中延会工作 > 正文

【中延会2024年专题研讨会发言⑥】高慧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与延安精神的形成

来源:中华魂网 · 2024-11-02 17:35:34

9月7日,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主办,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党校(宁夏行政学院)和宁夏延安精神研究会承办的“不忘初心,人民至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专题研讨会在银川举行。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王晨出席会议并讲话,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李邑飞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龚维斌代表校(院)委会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令狐安主持会议。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靳诺、杨胜群、林炎志、李忠杰、刘建、周吉平、耿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雷东生,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李东旭,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宁夏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沈凡,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梁宏贤,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苏宁,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党校(行政学院)的负责同志,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部分理事,全国各地延安精神研究会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会议。杨胜群主旨发言,12位专家学者大会发言,《中华魂》网连续刊发,敬请关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与延安精神的培育形成

高慧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也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毛泽东在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概念时,吸收、提炼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极因素,也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念,更不能不提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与信念,特别是延安干部群众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例和精神风范,这些思想因素共同构成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内涵。


现在我分四个部分来简述:


一、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过程


1939年2月20日,毛泽东在致信张闻天的信中,首次提到“为人民服务”这个概念,指出封建统治者是“不勇于为人民服务的。”同年12月又在《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一文中提出“为群众服务”;同月21日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里特别强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1940年初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


1942年5月毛泽东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集中强调了文艺为工农兵及其干部服务,也即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把它提到了宗旨的高度。1943年10月毛泽东在《论合作社》中要求“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替人民着想”。  


然后是1944年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1945年中共七大把“为人民服务”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之后毛泽东多次在不同场合讲话、题词、写信,一再强调这一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根本宗旨的经典表达,也从而成为延安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渊源


毛泽东提出这一思想,是有个积蓄和酝酿过程的。我们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三个方面来考察。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毛泽东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他在形成“为人民服务”思想的过程中,毫无疑问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引用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证明毛泽东注意到古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毛泽东从传统文化中所获得的积极因素是民本思想、“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思想,从而提炼升华出新型人民观和生命价值观,是“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基础之一。


(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


与此同时,毛泽东显然也从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源中吸收了相关的观念和意识。例如,《共产党宣言》中说:“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这些表述无疑表明了共产党人的人民利益至上,“为绝大多数人民”谋利益的信念。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表达,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而言,更加清晰,更加明确,也更加符合中国的具体实践。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范


1、革命先驱的奉献精神


在中国革命历程中无数革命者全力以赴、全心全意投身于中国革命,赴汤蹈火,义无反顾,在他们身上都镌刻着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的誓言。很多出生入死、奋不顾身的革命者怀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革命精神,为着人民解放事业奉献了一切,最好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2、延安军民的精神风貌


在延安和边区军民同心同德抵抗日军侵略和国民党重重包围,建设边区的过程中, 涌现了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在他们的心中,无不大书着“为人民利益牺牲个人一切”的信念。


(1)典型人物及其先进事迹


首先是毛泽东在延安对白求恩、张思德的赞扬,都使用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完全”“彻底”等最高级修辞,为全体共产党人提出了两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标杆,并上升到整体的共产党、八路军的核心价值观和根本宗旨。


(2)延安作风与劳模精神


事实上延安还有很多与白求恩、张思德类似的人物。1943-44年延安两次边区劳模大会和文教大会,表彰了大量先进人物,实际上他们也都是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精神资源和思想基础。 


(3)“以群众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观念的建立


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另一个背景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以群众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观念的要求,彰显了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理念,这也是毛泽东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重要精神资源。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延安精神系统中的地位


在延安精神这个精神系统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具有特别重要的独特地位和作用。相对于其它三种精神内涵,它的重要和独特之处首先在于其更具有根基意义和根本属性,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根本支柱和出发点,也即初心与使命。共产党人革命的原动力来自于这个初心和使命。第二个特殊之处在于,其指向不仅是向内的,也是向外的。既是对每个共产党人的要求,同时也是向外的宣示和号召,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独特标志,彰显了其先进性和感召力,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吸引、获得全国人民支持的有力精神资源。


(作者系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特聘专家、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中心教授)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刘彤

值班总编:闫金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