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中延会工作 > 正文

【中延会2025年专题研讨会发言⑩】薛红焰:从党的七大感悟毛泽东战略思维

来源:中华魂网 · 2025-07-27 15:40:56

6月25日,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和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纪念党的七大召开80周年专题研讨会在西安举行。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王晨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谢春涛出席会议并讲话。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靳诺主持会议并作总结。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杨胜群、林炎志、刘建、李勇库、周吉平、耿焱,陕西省委副书记邢善萍,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梁宏贤、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李润兰、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苏宁、广东省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吴晓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有关部门,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陕西省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全国各地延安精神研究会代表共150人参加会议。李忠杰作主旨发言。从今天起,《中华魂》网连续刊发11位专家学者大会发言。敬请关注!



从党的七大感悟毛泽东战略思维

薛红焰



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具有重大意义。毛泽东同志作为我们党、人民军队和新中国主要缔造者,长期领导党和人民取得一系列胜利,堪称伟大的战略家,他在七大上展示的战略思维丰富而深刻,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毛泽东战略思维的核心要点


(一)前瞻性思维,预见未来


战略思维,核心是高瞻远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指出:“所谓预见,不是指某种东西已经大量地普遍地在世界上出现了,在眼前出现了,这时才预见;而常常是要求看得更远,就是说在地平线上刚冒出来一点的时候,刚露出一点头的时候,还是少量的不普遍的时候,就能看见,就能看到它的将来的普遍意义。”毛泽东同志面对“亡国论”的哀鸣,做出“日本必败,中国必胜”的正确预测,描画了持久战三个战略阶段的大轮廓。


(二)全局性思维,把握大势


毛泽东同志思考问题,总是着眼全局和长远,而不只看眼前和局部。从七大召开时机把握看,六大到七大相隔17年之久,最终作出开会的决定,就是从全局加以思考的结果。1937年中央政治局决定近期召集七大,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准备委员会。后来,委员会考虑到统筹考虑,七大延期至1945年。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主动放弃延安,赢得全国胜利。


(三)根本性思维,揭示规律


毛泽东同志坚持,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从七大代表选举看,都是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要求来做的:“应在努力发展党与巩固党的基础之上,依照民主的方法,适时地进行选举,使那些最优秀的最为党员群众所信托的干部与党员有机会当选为大会的代表,使七次大会能够集全党优秀代表于一堂,保证大会的成功。”关于党的建设,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团结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在党内,在革命队伍内,我们有一条方针,就是团结,在原则基础上的团结。”


(四)实践性思维,统筹兼顾


毛泽东同志思考问题,总是坚持实践第一、问题导向、统筹分析。为筹备好党的七大,六届七中全会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使全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认识达到一致,增强了全党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为七大召开创造了必要条件。七大发出号召:“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这一切,都体现出毛泽东同志的实践性思维,统筹好战略实施。


(五)底线性思维,有备无患


毛泽东同志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避免最坏局面,争取最好结果。七大开幕词指出,大会重要意义在于关系全中国四亿五千万人民的命运。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底线性思维的意义,一是目标导向,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二是目标实现,要因势利导,掌握主动权。


二、毛泽东战略思维的时代价值


(一)科学确定战略目标


毛泽东同志作为大战略家的一个特点,就是善于描绘战略目标。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七大发表的《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对抗日战争胜利后整个国家的走向进行规划。1949年,毛泽东同志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对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进行设计和规划。通过目标导向,引领国家发展不断取得胜利。这启示我们:一个政党和国家,一个地方和组织,推进一项事业,一定要有一个科学战略目标,以此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指明方向,团结奋斗。


(二)与时俱进调整目标


毛泽东同志善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战略目标,在领导七大选举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是对过去犯过错误的同志,不要一掌推开,只要承认错误,决心改正错误,还可以入选;二是对于中国革命在长期分散的农村环境中形成的“山头”,既要承认和照顾,又要缩小和消灭,要把各个地方、各个方面的党的先进代表人物都选进来;三是不要求每一个中央委员都通晓各方面知识,但要求中央委员会通晓各方面知识,要把有不同方面知识和才能的同志选出来。这启示我们: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目标任务和战略策略,一个阶段过后就要与时俱进,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战略调整。


(三)有效进行战略布局


毛泽东同志作为战略布局大师,在抗战中把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广泛布局到华北、东北、华中、华南等广大区域,建立抗日根据地。党的七大结束后,代表们又回到各地,认真传达七大精神,努力贯彻党的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这启示我们: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大的战略布局,处理好战略实施中空间配置和力量关系,善于进行前瞻性布局,用大布局影响小布局,从而影响、调动和掌控全局。


(四)正确制定战略步骤


毛泽东同志认为,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正确的方式方法和战略步骤。党的七大不仅提出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战略目标,而且还制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明确了实现中国工业化的重要任务,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步骤实现战略目标。这启示我们,如果没有战略步骤,就没有章法,战略目标的实现就无从谈起,或者不了了之,成为空想或笑柄。


综上,党的七大全方位彰显出毛泽东同志战略思维具有多维度的时代价值。我们要立足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学习、研究和传承毛泽东同志战略思维这一宝贵精神财富,进一步提升思想境界和工作水平,在新征程上不断完善战略目标、战略布局和战略步骤,统筹兼顾,有效实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薛红焰,青海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课题统筹委员会主任)


值班编辑:白  雪、显  洋

技术支持:李馨雨、颜楚凌
值班总编:闫金久